枣职院发〔2022〕41号
1.编制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GB/T38315-2019)等有关规定,学院为了提高突发火灾事件的灭火和应急疏散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增强综合处置火灾的能力,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的发生。全院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促进公司生产全面、协调、可持续安全发展,特制定《问鼎网中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编制依据
本预案主要编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公司的危险源和风险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2019年4月23日执行)
(3)《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GB/T38315-2019)
(4)《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61号)
(5)《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121号令)
(6)《建筑设计防火规定》(GB50016-2014,2018版)
(7)《山东省消防条例》
(8)《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
(9)《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
(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
3.适用范围
本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适用于问鼎网中国内部,针对发生火灾时可能造成学院级的火灾爆炸事故。
4.应急工作原则
4.1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防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火灾事故发生后紧急疏散转移人员到安全区域;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
4.2 疏散保护、营救人员的生命
在事故应急处理过程中,进行现场人员的疏散、转移、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快速、有序、有效地落实现场急救与安全转移受伤人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4.3 讯速控制事态,防治火灾事故扩大
隔离易燃易爆炸物品,并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险区域、危险性质及危害程度为优先。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
只有及时极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5.学院基本情况
问鼎网中国本部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新城祁连山路中段西侧大连路南侧,始建于2008年,现有在校学生15000人,本部校区约有11000人,交通便利。
6.火灾情况设定
6.1 学生公寓楼火灾
6.1.1 学生公寓楼主要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为学生吸烟火灾或电气火灾。学生吸烟火灾主要原因是学生违规在宿舍楼宿舍内抽烟困觉引起;电气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大功率电器或逐渐增加的电器设备,使用时造成超负荷;电脑、饮水机、空调等电器老化、使用、维护不当引起火灾;线路老化、漏电、短路等引起的火灾。
6.1.2 宿舍学生被褥、衣物、橱柜、学习座椅等可燃物质遇火燃烧是宿舍楼火灾及火势扩大的重要原因。
6.2 实习实训车间火灾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6.2.1 一般火灾时
(a)根据火灾情况迅速利用消防器材进行扑救,切断相关设备电源;
(b)如无法扑灭时应迅速采取紧急隔离措施,控制初期火灾,防止火势蔓延,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报告;
(c)向119电话报警,说明火灾具体位置、火势大小及基本情况等;
(d)有人员受伤或昏迷的,及时进行抢救,同时拨打120急救;
(e)各应急救援队伍进入现场,立即组织开展灭火工作;
(f)设置火灾隔离带及警戒标志,维护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区内;
(g)组织医务人员及时抢救护理受伤人员,参加灭火的人员在灭火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烧伤或燃烧产生气体引起中毒、窒息,防止触电;
(h)明火扑灭后,要组织员仔细检查火灾现场,避免复燃。
6.2.2 电气发生火灾爆炸时
(a)发生电气火灾时,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电气火灾严禁用泡沫灭火器或水等进行灭火;
(c)应急救援人员,应穿戴绝缘谢鞋、绝缘手套,保障自身安全。
6.2.3 可燃粉尘发生火灾爆炸时
(a)应急救援人员,应穿戴绝缘谢鞋、绝缘手套,保障自身安全。
(b)应防止发生粉尘二次爆炸。
7.组织机构及职责
7.1 灭火及应急疏散应急组织机构
总 指 挥:战振强
副总指挥:王洪龄 于 青
成 员:各系(院)、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
学院应急组织体系
序号 |
部门 |
职务 |
姓名 |
职位 |
1 |
应急指挥部 |
总指挥 |
战振强 |
党委书记 |
2 |
副总指挥1 |
王洪龄 |
院长 |
|
副总指挥2 |
于青 |
院长 |
3 |
指挥部成员 |
张华伟 |
纪委书记 |
4 |
陶晓军 |
副院长 |
5 |
李孝营 |
副院长 |
6 |
王念 |
副院长 |
|
|
|
刘希震 |
副院长 |
7 |
应急办公室 |
组长 |
孙怡发 |
办公室主任 |
8 |
组员 |
|
|
9 |
|
|
10 |
现场安全救援组 |
组长 |
任晓宇 |
安保处处长 |
11 |
组员 |
刘德哲 |
|
12 |
张卫国 |
|
13 |
李允海 |
|
14 |
孙岱松 |
|
15 |
张勇 |
|
16 |
王大为 |
|
17 |
刘成印 |
|
18 |
张军 |
|
19 |
田红 |
|
20 |
王嘉宁 |
|
21 |
通信联络组 |
组长 |
郝艺 |
宣传信息处处长 |
22 |
组员 |
|
|
23 |
|
|
24 |
|
|
25 |
|
|
26 |
|
|
27 |
灭火疏散组 |
组长 |
刘强 |
学工处处长 |
28 |
组员 |
魏向阳 |
|
29 |
|
|
30 |
|
|
31 |
|
|
32 |
|
|
33 |
后勤保障 救护组 |
组长 |
张凤山 |
后勤处处长 |
34 |
组员 |
孟凡文 |
|
35 |
张玉德 |
|
36 |
郑庆强 |
|
37 |
栾长伟 |
|
38 |
刘一平 |
|
39 |
善后处理组 |
组长 |
孙晓康 |
团委书记 |
40 |
组员 |
|
|
41 |
|
|
42 |
事故调查组 |
组长 |
盛春雷 |
纪委副书记 |
43 |
组员 |
满书鹏 |
|
44 |
|
|
45 |
|
|
7.2 总指挥职责
(1)根据现场的危险等级、潜在后果等,决定本预案的启动。
(2)负责应急行动期间各单位的运作协调,部署应急策略,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3)指挥、协调应急程序行动及对外消息发布。
(4)事故或突发事件超出处置能力时,向政府、社会应急救援机构提出救援申请。
7.3 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组织或根据总指挥授权,指挥完成应急行动。
(2)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轻事故后果的应急程序和行动建议。
(3)协调、组织应急行动所需人员、队伍和物资、设备调运等。
7.4 各小组职责
(1)疏散引导组: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现场人员疏散。
疏散人员负责组织本区域人员的安全快速疏散,在安全出口引导人员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值守协助疏散,其他成员分片搜索各区域,确保无人员遗漏,对紧急疏散中未落实排查的区域及时汇报疏散组组长。
在疏散紧急集合地点进行人员清点,由疏散组组长将人员清点情况、区域排查情况汇报给现场指挥。协助安全保卫组做好现场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扰乱现场抢险程序。
(2)灭火行动组:负责扑灭初期火灾
根据现场指挥指示,将易燃物品按统一指挥及时搬到安全地点防止火势蔓延。公安消防到达现场后协助消防人员进行火灾扑灭工作。
(3)通讯联络组:事故发生后,通讯联络组负责立即向现场指挥、总指挥报警。
通讯联络组随时向上级领导转达火场信息和收获总指挥命令。根据总指挥指令要求,向周边可能受火灾威胁区域师生发布疏散处理通知。
(4)安全救护组
在发生火灾时,安全救护组成员应携带应急箱及急救设施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扰乱抢救程序。负责指挥引导消防车进入火灾现场外围,停靠至适合灭火位置。引导疏散人员至安全位置,及时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并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的现场急救,受伤严重的应立即就近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5)后勤保障组
负责抢险物资、器具器材的及时供应及保障。
(6)善后处置组
①负责善后安抚、慰问工作,对来访的学生家长等调解工作。
②参加事故、事件调查,承办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7)事故调查组
①协助和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消防安全事故进行现场勘察、调查取证;
②协助和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消防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
③协助和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重特大事故进行处理。
8.响应措施
8.1 报警系统启动后。控制中心人员可根据报警位置进行巡查监测,及时控制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8.1.1 所有用电设施配置过载保护开关,当电流大于额定流量则切断电流,防止电气火灾。
8.1.2 当工作需要必须要使用临时电器线路的,必须经过由资格证书的动工进行接线,使用期间,使用部门必须指定专门人员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用完后及时拆除,且临时用电不得超过规定的期限。
8.1.3 学院宿舍区、教室区、各实验室、各实习实训车间、仓库、配电室等区域严禁吸烟,
8.1.4 学生在学院所有区域内严禁吸烟,教职工吸烟的,烟头必须熄灭后放入专门的吸烟桶内,严禁乱扔。
8.1.5 响应流程初期火灾
发现火灾拨打119报警→内部电话→义务消防队→起火部门主管→初期火灾→不能扑灭→紧急联络→通告→现场统筹灭火抢险→疏散人员→抢救伤员保障重要资源→学院主要责任人→部门主要责任人→公安消防部门→危险区域→疏散安全区→切断设备电源、疏散师生→评估灭火风险→现场救治、安抚→统筹人员拯救拨打120→灭火行动部署、行动→移动重要设备、资料→转移易燃易爆炸物品→现场记录→善后行动→火灾事故调查、分析→火灾事故总结→事后教育培训
8.1.6 报警和接警
(1)师生员工发现火灾后,应立即通知学院消防控制室(报警电话0632-8628110),消防控制室人员第一时间向“119”进行报警,并立即组织微型消防站人员前往火灾现场进行施救。报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应讲清楚学院的名称、着火地点、区域、着火物质、火势情况,报警人要讲清楚自己姓名、身份和电话号码。
(2)如发生人员伤亡,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报警。报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要讲清楚需要救治人员地点、人数、受伤类型(烧伤、机械伤害、中毒等)、受伤严重度。
(3)火灾现场员工报警后,立即按次序向学院以下人员进行汇报:书记、院长、副院长、安保处、其他有关部门;
各部门负责人不得假定有关部门已获得有关信息而放弃联络,其报告内容至少包括如下:火灾事故性质、火灾位置、起火设备设施、现场人员被困情况及可能需要的救助。
(4)学院灭火组接到火灾警报后,应在最短时间内指挥学院义务消防队员赶到起火部位,划定危险区域、疏散人员救护受伤人员。
(5)当发布火灾警报后,现场指挥人员可将发布警报的工作安排给其他指定人员,但每次信息的传递必须得到现场指挥或总指挥或其他指定人员的授权,否则不能擅自决定发布任何信息。
8.2 指挥调度
(1)在学院范围内发生的火灾事故,所有不直接参与处置紧急火灾行动的人员必须尽快撤离现场。在学院义务消防人员未达到现场前,部门负责人必须组织疏散人员、扑灭火灾;
(2)火灾现场负责人判断现场火情是否需要“紧急疏散”,如果决定疏散,必须进行喊话或者派人通知。
(3)所有人员接收到紧急疏散通知后,应讯速撤离现场,疏散时应选择最佳逃生方向,待确定安全后向疏散人员汇报并向安全集合地点汇合。
(4)紧急情况下集合地点由通讯小组成员驻守,其职责除维持秩序及进行点名工作外,并与总指挥保持联络,以协助寻找失踪人员及执行疏散指示。
(5)根据疏散人员具体身体、精神状况,拨打“120”寻求救助,并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的现场急救,受伤严重的立即就近送往医疗机构,负责向事故现场提供后勤保障。
8.3 通讯联络
8.3.1 当发现发生火灾状态后,需要及时联络学院灭火组赶赴火灾现场,在火灾有向中危、严重危险火灾发展趋势时需要及时通知公安消防单位。
8.3.2 所发生火灾的部门负责人立即将火灾情况向院长或者其他主要负责人汇报,并随时汇报现场后续发展情况。
8.3.3 向邻近受事故影响的公众发出紧急信号时,必须由学院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授权人负责执行,在需要时可找现场公安消防协助。
8.4 灭火行动组部署及执行
8.4.1 划分、管理各警戒区域
(1)按照火灾时周围的风向、地势和周围可能波及的区域以及发生燃烧的可燃物燃烧后可能出现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应波及范围划出不同等级的火灾危害区域,封锁该区域,并已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域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警戒区。
(2)设定限制区进出的唯一通道口,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控制、监管该出入口。
(3)控制、核对进出封锁区域的人和设备(进入和撤离人数是否一致;是否穿戴防护衣服和呼吸机;是否携带可能引发爆炸或扩大火势的设备和非防爆的手机、手电筒等等)。
8.4.2 灭火行动
(1)迅速隔离控制火源周围可燃物及触燃源,将着火范围控制在义务消防队灭火能力范围。
(2)义务消防队员就近使用与火灾性质相对应的灭火器防止触发火源。
8.5 疏散引导:关闭门窗、切断电源、疏散着火部门人员
(1)制定灭火人员的灭火线路;
(2)确保义务消防队员佩戴安全防火装备;
(3)合理分配灭火人数,确保灭火人员的安全;
(4)支持灭火队员的替换;
(5)制定灭火人员的撤离线路;
(6)防止火灾对周围的环境污染;
8.6 防护救护
对事故现场受伤人员拨打电话“120”,联系学院内部应急救援组进行救护,学院的空旷地区为紧急救护的场地。
8.7 与公安消防队的配合
(1)义务消防队员就近使用与火灾性质相对应的灭火器防止触发火源。
(2)在正在执行灭火任务的义务消防队员应密切观察火势发展,如发现火势脱离义务消防队扑救控制能力范围,讯速撤离火势可能蔓延的空间附近可燃物,等待公安消防单位的到来。
(3)公安消防队达到现场后,立即向公安消防队说明情况,如发现现场有受伤的灭火队员或被困人员义务消防队员应协助公安消防队一起进行解救,协助公安消防队扑灭火灾。
8.8 应急结束
当火势全部熄灭,且无任何复燃风险后由公司应急总指挥联系消防队解除应急响应。
8.8.1 现场记录
火灾现场指挥安排专人记录整个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的环境、火势发展的各个阶段、灭火人员的灭火过程以及通讯记录等,以备总结之用。
8.8.2 善后行动
火灾事故处理完结后,在总指挥或公安消防队的确认下,由总指挥或其授权人员宣布解除紧急戒备。
即使火灾的危机已受控制,在重返现场时必须加倍小心,严禁立即进入事发地点作善后修复、收集证据或启动设施等,应先彻底检查现场环境,待确定安全后才可进行有关工作。
8.8.3 火灾事故调查与分析
(1)火灾事故消除后,学院主要负责人小组进行事故调查、分析,主要包括: ①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灭火行动的成效、预防意外火灾事故事故措施等;
(2)为方便调查员收集现场资料,火灾范围内必须尽可能维持原状,直到调查工作完成。
8.8.4 火灾事故总结报告
调查完结后,由事故调查组起草火灾事故总结的成因,内容包括意外火灾事故详情、调查结果及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建议。
8.8.5 火灾事故后的调查
事故调查总结报告出来后,应对学院内的相关员工进行一次关于此类火灾事故处理的培训教育,使他们明白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预防与处理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9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应急物资清单
序号 |
物资及设备名称 |
所属类别 |
单位 |
数量 |
存放位置 |
管理责任人 |
联系方式 |
1 |
药箱(医用胶带、创可贴、碘伏、、双氧水、烫伤膏、纱布、棉棒、消毒酒精、创伤膏、眼药水等) |
医疗物资 |
箱 |
13 |
各部门 |
校医院 |
|
2 |
对讲机 |
通讯设备 |
个 |
6 |
微型 消防站 |
|
|
3 |
警示带 |
救援物资 |
个 |
2 |
应急 物质库 |
|
|
4 |
手提式灭火器 |
消防设备 |
个 |
210 |
各部门 |
各部门 安全员 |
|
5 |
消灭火防护服、消防头盔、消防手套、消防腰带、消防靴、消防安全绳、消防空气呼吸器 |
消防设备 |
套 |
6 |
微型 消防站 |
|
|
6 |
消防斧、铁锨、镢头 |
抢救工具 |
个 |
4 |
应急 物质库 |
|
|
7 |
绝缘绞断钳 |
抢救工具 |
个 |
2 |
应急 物质库 |
|
|
8 |
消防梯、消防水泵 |
抢救工具 |
个 |
1 |
应急 物质库 |
|
|
9 |
应急照明灯 |
照明器材 |
个 |
2 |
应急 物质库 |
|
|
10 |
防毒面罩、 |
消防水泵 |
个 |
12 |
应急 物质库 |
|
|
11 |
应急沙袋 |
救援物资 |
个 |
100 |
各部门 |
各部门 安全员 |
|
12 |
消防栓 |
消防设备 |
个 |
26 |
各部门 |
各部门 安全员 |
|
13 |
消防水带 |
消防设备 |
盘 |
30 |
各部门 |
各部门 安全员 |
|
14 |
担架 |
|
个 |
1 |
应急 物质库 |
|
|
10.附则
10.1 预案演习
本预案每年演习一次,由学院组织实施。
10.2 应急人员培训
本预案应急小组成员,进行灭火理论及技能培训,由安保处负责,每年不少于一次。
10.3 预案管理
本预案管理单位为学院安全委员会。应根据实际执行情况的变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修订,及时修订本预案。
10.4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签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
应急组织成员联系电话
序号 |
部门 |
职务 |
姓名 |
固定电话 |
手机 |
1 |
应急指挥部 |
总指挥 |
战振强 |
|
|
2 |
副总指挥1 |
王洪龄 |
|
|
|
副总指挥2 |
于青 |
|
|
3 |
指挥部成员 |
张华伟 |
|
|
4 |
陶晓军 |
|
|
5 |
李孝营 |
|
|
6 |
王念 |
|
|
|
|
|
刘希震 |
|
|
7 |
应急办公室 |
组长 |
孙怡发 |
|
|
8 |
组员 |
|
|
|
9 |
|
|
|
10 |
现场安全救援组 |
组长 |
任晓宇 |
|
|
11 |
组员 |
|
|
|
12 |
|
|
|
13 |
|
|
|
14 |
|
|
|
15 |
|
|
|
16 |
|
|
|
17 |
|
|
|
18 |
|
|
|
19 |
|
|
|
20 |
|
|
|
21 |
通信联络组 |
组长 |
郝艺 |
|
|
22 |
组员 |
|
|
|
23 |
|
|
|
24 |
|
|
|
25 |
|
|
|
26 |
|
|
|
27 |
灭火疏散组 |
组长 |
刘强 |
|
|
28 |
组员 |
|
|
|
29 |
|
|
|
30 |
|
|
|
31 |
|
|
|
32 |
|
|
|
33 |
后勤保障 救护组 |
组长 |
张凤山 |
|
|
34 |
组员 |
|
|
|
35 |
|
|
|
36 |
|
|
|
37 |
|
|
|
38 |
|
|
|
39 |
善后处理组 |
组长 |
孙晓康 |
|
|
40 |
组员 |
|
|
|
41 |
|
|
|
42 |
事故调查组 |
组长 |
盛春雷 |
|
|
43 |
组员 |
|
|
|
44 |
|
|
|
45 |
|
|
|